作者: 船用护舷 发布时间: 2019-04-10 来源: 船用护舷
经济运作中的问题
(一)船舶交付困难,船东提船延误较多。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航运能力严重过剩,航运企业遭受严重损失,新造船法规频繁出台,船东对前几年定购船舶的热情不高。为了提高船舶建设的要求,提出修改船舶合同等措施,通过修改船舶合同,调整船舶生产计划,扰乱生产节奏,增加管理成本,增加应收账款,恶化资金状况,损害经济效益。据分析,全行业1000多万载重量吨船舶因各种原因推迟交货期,船舶年完工量大幅度下降。
(二)盈利困难,造船业基本无利可图。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长期的低船价、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船舶延迟到港增加了管理成本,首期预付款比例下降,船舶所有人严重拖欠,使企业贷款财务成本上升。SE、船厂启动不足、产能闲置、生产速度慢等因素,影响了船厂企业的经济效益。随着形势的恶化,亏损企业增加46家。青岛泡沫护舷生产企业统计显示,2013个1~11个月,行业实现利润252亿元,同比下降13.1%;应收账款增加10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财务成本49亿9000万元,同比增长12。比去年同期增长0.8%。虽然全行业利润仍为252亿元,但主要来源于非船舶产品、物流保障、资本运营等业务,船舶产品生产基本上没有盈利。
(三)改造困难,造船企业面临各种考验
船舶工业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实际实施中,企业转型面临着种种困难。一是船厂、码头、大型起重机、特种生产线等设施、设备难以用于其他产品;二是大多数中小企业技术力量不足,研发能力薄弱,难以适应船舶技术不断升级和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三是业务结构调整困难,市场开拓困难,支柱产品培育开发困难。四是兼并收购、骨干企业动力不足、员工安置、债务处置等问题难以解决。这些问题给航运企业带来了挑战,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任务繁重。
(4)融资难仍然是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虽然金融机构为部分国有和骨干民营造船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但对大多数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来说,融资难和资金短缺是近年来困扰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因此,有的企业不能按计划开船,影响交货进度,有的企业不能落实贷款资金,订单丢失,开工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企业因资金短缺而拖欠职工工资,造成不稳定因素。
(五)船舶修理困难,单船修理成本低,数量少。
国际航运市场的持续低迷也对修船公司产生了直接影响。2013年,船舶行业重点监测维修企业完成船舶维修3608件,比上年增长2.9%,但船舶维修产值仅129亿元,比上年下降1.7%。主要是尾轴、尾舵系统、附加价值较高的机械工程等维修工程明显减少。它们大多是附加值低的项目,如换板、制砂和特殊涂层。一艘船的修理工作量大大减少了。同时,由于我国造船业缺乏自律和竞争激烈,修船报价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六)相互支持困难,产品升级迫在眉睫。
随着国际海事法规的频繁出台,海洋工程配套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际绿色环保节能减排、安全可靠、智能化、一体化的船舶、海洋工程配套产品不断涌现,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日本、韩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调整发展战略,加强技术研发,加强对中国的技术封锁,采取低价竞争战略占领海洋市场;我国船舶配套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较弱,关键设备和系统长期依赖进口和进口。与日本和韩国相比,国产化率较低。国际船舶配套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战略给我国的处境不利的船舶配套产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造船业、海洋电力和配套产业是当务之急。
(一)重视和研究船舶进出口贸易领域的国际发展形势。例如,通过对船舶产品出口价值链的研究,可以找出船舶在建造过程中,从原材料、设备到人力的出口价值构成,从而准确地了解我国出口船舶的真实价值。找出中国船舶产品出口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二)开拓创新,加大对外开放新兴市场的力度。稳定船舶出口规模,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发挥进口调节出口的作用,促进出口,加大以出口售后服务为主的服务贸易发展力度。通过合作、合资、劳务输出等方式,在东南亚和非洲建立小型船厂或造船设备装配厂和生产厂。
目前,就投资而言,航运业还没有“走出去”,“走出去”当然是中国航运业发展、国际化、跨国化的必由之路。因此,从航运业的发展和船舶出口扩展发展的意义来看,在船舶产品"出境"30多年之后,我们正处于后金融危机和造船业大变革的时期。航运工业企业的“走出去”问题也应当提上议事日程。
(三)扩大内需,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未来,随着形势和政策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内船舶将被国内远洋运输公司收购。船厂也将更加关注国内船东的需求。
(四)深化和实施海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调整,鼓励和促进出口。2012年,国家颁布了若干相关政策,鼓励和促进海洋产品的出口,并促进贸易便利化措施。并出现了较好的效果,也应进一步关注实施工作。
(五)进一步完善船舶出口融资机制,减少对船舶出口融资的限制。根据国情制定政策实施细则,确保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政策的应有效益。